R.

并没有在谈“模仿”

其实我是个很纠结的人。似乎很擅长于模仿,说擅长并不正确,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种“模仿”的结果并不是很好。最早意识到喜欢“模仿别人”是在初中时。那时候心思简单,不像现在的孩子们,其实并不明白以后的人生是要干什么、会经历过哪几层考试、念书的意义是什么。


小学时我成绩并不算好,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几乎每年都在学不同的东西,却都没有坚持下来。学过跳舞、硬笔书法、电脑画图(很简单基础的画图功能)、奥数等。我的妈妈不是一个会逼着我学习某项东西的人,在那个有点和谐、有点融洽的环境下,我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野蛮生长,尽管后来我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没学会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

 

六年级的某一次考试我的成绩突然变得好起来,那是第一次超过了我一个小伙伴的成绩,她似乎郁闷了几日,没有和我讲话。要知道,她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很好。在那个年代的小学生中,成绩好就意味着得到老师的喜欢、座位排在前面、与成绩同样好的小朋友坐同桌、轻松获得大多数人的友谊。

 

就这样到了初中。初中比小学离家更近,我依然是每日上下学都走回家,同路的同学很多。大家常会一起走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我发现自己并不擅长与人交往。可那时仍然懵懂,该玩就玩,完全不了解人的关系分亲疏,主要找你玩和你跟着去玩的差别。大概还是太天真又太自私,与人交往方面的心智尚未开化。是以,后来很多人说过我的心理年龄很小。

 

最初我是很喜欢这种说法的,“很小”这个词儿听上去蛮好的、有点可爱。但渐渐就不喜欢了,我发现自己不易处理与我这个年龄段相符合的关系。这么多年下来,真正能被我称为朋友的只有那么几个。这里的“朋友”是狭义上的朋友,可以说任何的喜怒哀乐、茫然感、迷失感,许多不见也可以握手笑谈几个小时的人们。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比我活泼很多,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,我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。尤其在越来越长大后,这个问题更加显著。

 

那个时候我不知该怎么表达,在亲人、朋友面前我无比话痨,对生人无言。对别人的友好不知所措,不知道该如何回以友好。你能想象吗?因为好好地和别人打了个招呼,我就能开心很久。当然,这种状态早就慢慢改变了。记得之前和别人说起过,并不是对陌生人无言,更多的是对半生不熟的人无言。懒得费力气去绞尽脑汁想话题。同样渐渐发现的是,谈话对象是什么样的人,对这段对话能否进行下去至关重要。

 

不是表情包和各种段子的横飞,而是真正地说些什么。

 

有位朋友,当然现在已经不是“朋友”了,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。最记忆犹新的是他关于“真诚”的定义。他说,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以真诚为先。其实,你是什么样的人,也就常常会遇见什么样的人。若对方也以真诚待我,固然是好事;若对方非以真诚待我,那也没关系,至少看清了此人面目或者说明大家真的不适合交朋友。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真诚变成了一种类似标准的东西。

 

我当时很迷恋他的这个说法。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这条法则,只是人的生活是复杂多变的,一生中会遇见的很多人并不总是能够适用“真诚法则”。有人相处久了、熟悉了,自然就会剥下那层由段子编织而成的外衣。但我会记住,以真诚待人。

 

最初是想写自己并不太成功的“模仿他人”的二三事,不想却牵扯出那么多凌乱的记忆来。我知道,由于人的记忆误差和错觉,大多数过去的日子都是美好的,所以人们喜欢怀念。的确,生活愈久,只会愈来发现这世界的阴暗与不好。但,难道不是一直如此吗?从古至今,一如既往。只是当年的我不懂罢了。然而若非要说怀念,我最想念也只是那个没有浮躁、也不懂焦虑为何意的青色少年时代。

 
标签: 随笔
评论
热度(2)

总会有最好的安排

© R. | Powered by LOFTER